2)第九十八章 子嗣重要_万历佑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决的事。

  比如南北发展不均衡的问题,以及朝廷应当为了整个大明社稷的稳定而继续加强对南方的税赋征收力度,但与此同时则要减免北方税赋,而以此避免将来北方乱而南方亦难自保。

  “陛下,如今天下士人以南人居多,而且这一现象会越来越严重;”

  “而南人则必借礼制道德,要求朝廷行轻徭薄赋之策,而裹挟朝廷不得大肆用兵,这次夺情之事就可见一斑;”

  “故臣认为,陛下将来欲真要以皇权压制士权,而当偏重北人;”

  “他叔大因也是南人,且是徐华亭的学生,也就对南人还是有所偏袒,也就只敢清丈与进一步开海,而未敢直接说改科举之制,增加名额于北方,乃至增加名额于西南,使这些地方能有本地士子可列于朝堂,可使陛下知道江南虽税重,但北地却民贫,而西南则汉夷之冲突加剧。”

  “也未敢直接建言陛下打击南直豪民,可事实上,世庙之倭乱,本就有南直豪民参与期间才酿成大乱的缘故!”

  “要不然,也不至于非得编练庶民为新兵才可平倭,就在于南直卫所早已被其渗透。”

  这一天,高拱在朱翊钧面前侃侃而谈着,而朱翊钧听后道:“太傅的意思,朕明白,只是太傅若当年未被先生代之,会清丈田亩吗?”

  高拱怔了片刻道:“臣不会!”

  朱翊钧问道:“为何?”

  高拱答道:“臣若清丈,臣的宗族定不会饶恕臣!”

  “所以卿还是不如先生。”

  朱翊钧道。

  高拱则急忙解释道:“陛下!那是因为臣无子,他张居正却多子!”

  “他张居正可不用看宗族脸色,但臣不得不看宗族脸色,否则,臣无香火也!”

  朱翊钧知道高拱历史上的确无子,只有两过继子。

  而且,历史上,高拱的两过继子,甚至后来还因为争夺高拱的家产,而对簿公堂,乃至闹到了朝堂上。

  “海瑞也无子。”

  朱翊钧突然提到了海瑞,且道:“而他母亲已病重,既如此,朕还不能夺他的情,得让他将来回乡丁忧,顺便回乡定下继子之事。”

  这个时代人,对香火延续看得很重。

  而土地经济本就使得个人很难不顾忌宗族的利益。

  朱翊钧这么说后,高拱也就因此饱含热泪起来,向朱翊钧拱手作揖,哽咽道:“陛下乃仁德天子!”

  接着,高拱忽然又说道:“不过,陛下亦当尽早有子嗣,无子嗣,有些事就难为。”

  朱翊钧点首。

  万历六年五月,海瑞因其母亡故,而请旨回乡,朱翊钧没有拒绝,且赐其祭银,准其驰驿归乡。

  而海瑞走后,朱翊钧则下旨让左都御史一职由支持张居正被夺情的陈省担任。

  朱翊钧还是重用张居正的人,让朝臣都放心了不少,知道皇帝并没有真的从此就信任起高拱来。

  事实上,朱翊钧也不是不想将高拱与张居正一起用,而是这两者的确难以一起用,另外,高拱自己也向他这个皇帝坦白了其软肋。

  这个软肋就是他无子。

  作为一个无子的人,在这个时代要想做违背天下地主阶层利益的事,就得需要更大的勇气。

  就像历史上的海瑞一样,因为无子,再加上其本人之清直亦不容于宗族,也就到死时,只有几个同僚将其礼葬。

  请收藏:https://m.bg8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