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一十四章 监督公卿_万历佑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钧其实知道增设西厂算是加强特务政治,增加财政支出不说,其实效果也不是很好。

  但他这样说,其实是,有意为接下来的真正用意,做铺垫。

  “先生说的是,君臣之间的信任还是要有的。”

  “既然西厂不能建,那就建官邸吧。”

  “给尚书以上的公卿建造官邸!”

  “上任时携家卷迁居入官邸,离任时迁居出。”

  “而官邸要集中建在一起,相当于让重臣们住在一起,既便于大臣们互相监督,也便于商议要事,更便于朝廷派锦衣卫保护,审查进出人员,而防止奸细混入。”

  “具体来说,既利于大臣们互相用自己清廉正直的作风去激励对方,也能防备有小人混入某大臣宅邸以财货诱之时,能有同僚帮着提醒。”

  “广设厂卫盯着,是有不信任重臣臣德之感,但君子之间互相督促还是可以的,毕竟,圣人也说:见贤思齐!”

  “这样,就算有谁去拜访某大臣,其余大臣也能在自己官邸就能看到。”

  “而若再有子弟或家奴不法,自己就算不察,也有住在一起的公卿同僚帮着督察。”

  “另外,朕也允许他们在官邸设议事厅与参事室,而传见下属议事,乃至增设官员在参事室,替其处理机密事,负责传达其执政意图。”

  “这样遇雨雪或酷暑天气,乃至染病需在家休养,就可以请假不朝,在家处理朝政,避免因参加朝会影响其身体,公卿大臣还能在官邸一起共议,利于政见迅速达成一致,以免有私下窜某之嫌。”

  “这也算是朕给重臣的恩典!长安居,大不易,省得他们因为清廉和赡养族人,而买不起京城的大宅子,以致于只能住在外城,上朝也麻烦,还容易出事。”

  官邸不是后世的产物,在宋朝时就开始有官邸制度。

  只是因为住官邸不便怙权谋私,毕竟谁也不想自己做什么事,都能被其他重臣看见,而给朝廷以保护为名行监督之实的机会,所以像蔡京、秦桧这些历史上的权相基本上不住官邸,而依旧住私宅。

  朱翊钧此时提出要给执政的公卿大臣建官邸,张居正对此也就不陌生。

  张居正内心其实也不想搞官邸制度。

  他很清楚,素来喜欢内斗也可以说是内卷的文官们,为了那几个顶层的官位,在盯着同级别的竞争对手时,只怕会比锦衣卫还卖力。

  但他一想到比起设西厂,建官邸的确更省钱,也的确更利于吏治长久清明,还能提高执政效率,对于多数是老臣的公卿大臣们而言,生活上也的确方便些,不用常去部里或宫里。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省钱。

  张居正解决万历朝财政亏空问题的主要思路就是节流和开源,只要能省钱还能达到同样的效果,他自然会选择更省钱的方式。

  于是,张居正也就在这时回道:“官邸

  请收藏:https://m.bg8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