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一十六章 议论军机_万历佑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任后,而可以卸下在兵部的职务,只专心负责全国军事战略指挥与武官铨叙上的事,而能有足够的精力,来做些自己想做而一直没有时间做的事。

  比如制定出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的军事战略。

  作为一个在广东和江西平定过农民起义,在大同和辽东任过巡抚,又总督过宣府、大同、山西山边的边臣。

  方逢时一直都对大明将来的军事布局有自己的一番设想,且也在与张居正的私信中不止一次的提到过,而张居正也正因为此,才在谭纶去后,举荐他任本兵。

  “枢密院刚刚设立,武臣铨叙之事也基本完成,现在就只有还一件事未做,便是布局接下来整个国朝的戎政方略!”

  “西北要不要收复河套;西南改土归流一旦引发大的战事会是哪几个土司引发,朝廷当怎么未雨绸缪;辽东的女真之患会不会死灰复燃,当如何尽弭辽东女真之患?”

  方逢时说着就看向俞大猷、江一麟、金学曾等人:

  “诸位且议议吧,议出个结果来,就以枢密院名义上一份题本给陛下,向陛下奏明枢密院关于接下来国朝戎政之方略布局的建言,而请圣裁。”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国朝自五军都督府之军议权为兵部所夺后,兵部就因诸事冗杂且疲于应付各类钱粮不足之事而无暇议定戎政方略,致使很多兵事突然发生时而无准备之策,如庚戌之变与倭乱发生时,一开始兵部就很无措!毫无准备之方略!”

  “如今,枢密院既然设立,就得弥补这一弊病,为天下戎政先提出方略,以作为督抚处理边事之纲。”

  方逢时接着又补充起来。

  自夏言与曾铣因提收复河套之议而被诛杀后,已经没有大臣敢再提收复河套。

  尽管收复河套的确意义重大。

  而如今,方逢时敢提出来,且还是在河套一带的蒙古诸部已经因为俺答和贡而不再袭扰边镇时,就足以说明其本人的确在军事战略上的布局是有魄力的,乃至不惜再提收复河套一事。

  要知道,大明历史上就是因为没能一直解决河套一事,乃至万历初期国力强盛时也没收复河套,使得在万历中期,河套一带又发生了战事。

  方逢时此时提出来,也算是目光长远。

  “本堂先说吧。”

  方逢时说着就道:“首先,以本堂之见,河套现在不宜谈恢复之事,主要是和贡未久,西北还未生乱,寻不到契机,只能先利用眼下和贡的机会,慢慢教化,安插锦衣卫细作,以备将来。”

  “可现在蒙古顺服,那是因为我方兵马渐强,而一旦承平日久,我方官兵渐惰,则蒙古必再掳掠,而不肯以贸易取利。”

  “胡夷素来是畏威而不怀德,所以将来还是少不了一场大仗,也少不了要收复河套,而断敌之基的。”

  方逢时说后,江一

  请收藏:https://m.bg8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