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一十七章 谋在将来_万历佑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财力,而讨伐问其罪也,所以也就不需派多少兵马去,总的只需用南兵两三万,水师一两万就足够,且一开始不必投太多兵力,数千精锐即可,而使倭国诸藩不容易产生警惕之心,然后再用合纵连横之术,慢慢添加兵力即可。”

  “也不必一定要现在用兵,只是先要准备,待几年后,若要兴兵,第一件事当为此事!”

  “何况,南兵如今才在东南与倭国对战多年,许多官将皆熟悉与倭人作战,所以选几千与倭寇有过百战过的精兵,当不是难事。”

  “就算是舟师,当年也与倭寇对战数次,也熟悉倭寇水军。”

  “另外,倭国平户、萨摩诸藩所在地,本就多闽、广和浙人,且多是被当地强藩与走私商贾压迫之雇工,完全可以与之为内应,使之助官军讨倭。”

  “下官也曾问过去过倭国的走私商贾,据他们而言,从定海开洋去萨摩州,顺风的话,七日可达。”

  “可见,真要派兵去倭国作战,也不必担心太费时日。且如今闽浙一带去倭国之走私明船甚多,派锦衣卫先去渗透打探,摸清海情,为将来跨海讨倭做准备,也不难。”

  金学曾说完后,方逢时点了点首,看向俞大猷道:“如此说来,如今还真是征倭之良机。”

  “但太祖曾有祖训,言倭国乃不征之国。”

  这时,江一麟言道。

  “这无妨,现在倭国诸多强藩内战,完全可以先派人去联络一方,让一方即将被灭之藩以愿认我大明为宗主国之由,请我王师去讨逆,如此就算不上是征倭。”

  金学曾这时回了一句道。

  叶梦熊跟着点头,且道:“还可以以剿贼为由用兵于倭国。谁也不清楚,王直之残余有没有在倭国兴风作浪,而欲再图我东南乃至整个社稷?只要不是灭倭,也就说不上是征倭。”

  “以子鲁之见,派兵去倭国,给朝廷预计能增加多少国帑?”

  方逢时这时又问道。

  金学曾回道:“这个具体多少,下官倒也不清楚,但是据下官所知,光是倭国石见银山就岁产白银百万两。遑论,倭寇各藩有不少粮食在岁入十万石以上的。”

  方逢时听后倒吸一口凉气,喃喃念了四个字:“石见银山。”

  接着,方逢时就道:“这么说,只要派兵不在十万以上,就两三万水陆大军,乃至一开始只派数千百战精兵去,一旦成功,其利明显是甚为可观的!”

  “且若真的成功,将来或许至少能保证给朝廷增加百万两以上的官利!”

  “作战要讲究天时、地利、人和,非只是权衡利弊。”

  “虽然我大明如今能战倭寇之精锐不少,但西南、西北、乃至东北都得有强兵驻守,一旦真要抽调数千精锐渡海,而若因天时不战而全军覆没,损失的可不仅仅是几千百战精锐,很可能影响的会是整个国运。

  请收藏:https://m.bg8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