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百六十五章 犯事勋贵被流放后有多难受_万历佑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还能怎么活,这里也有奴婢伺候,就是当地的白人,他们很穷,随便给他们一点粮食和棉布,他们就能成为伱的奴隶。”

  “你只要让你会养马的仆从替你养好官马,获得的工钱,就能养活好几个白奴。”

  虾夷岛的土人基本上是从北方迁来的白人,只是历史上后来倭人扩张,才让当地土人基本上消失殆尽。

  所以,沐昌勇这时才提到了白奴。

  沐昌勇说后就指着前方正飘扬着红底明字旗的卢镗城说:“先进城吧,不必太担心生病的问题,在这里生病最多的反而是当地的白人,他们与世隔绝,染了我们常见的病,倒是不容易活,所以在这里待的越久,他们的人反而越少。”

  李应臣听后点了点头。

  与李应臣同一个流放地的刘世延这时则正在去往虾夷的路上,他也同样不舍得中土,尤其是江南。

  而且,到这个时候,刘世延才流露出了悔恨之色,因而看向也随他一起来的一最忠心的义仆说:

  “包允,你派个人回去,让他们托亲友给陛下上个本,就说我刘世延知道错了,不该纵容自己的孩子我行我素,也不该仗着自己是开国勋臣之后妄议朝政,且求陛下让我回去,哪怕回去也养马都行。”

  刘世延说着就蹲地捂脸抽噎起来。

  很明显,刘世延也是很怕去虾夷的。

  离开自己熟悉的地方,去一个陌生的地方,对于现代人而言,都不是一件容易接受的事,何况是安土重迁的古代。

  还是刘世延这种人。

  而且,他要去的还是一个传闻远在异国他乡,乃至在异国他乡都属于很偏僻的地方。

  但文明是需要他们这些犯罪的人去开拓的。

  毕竟总不能让立了功的人去定居这些蛮荒之地,进而开拓文明,那人家凭什么还要积极立功?

  不过,现在大明很多立了功的人也在往外迁徙。

  这与大明帝国的文明本身就在对外扩张有关。

  东莱和平户、长崎、吕宋、缅甸木邦这些地方,已经有许多立功的官将,在将家眷往这些地方迁。

  主要是因为这些地方在初步的开发后,已经有许多良田和产业。

  他们把家眷往这些地方迁,自然是因为在这些地方的居住体验已经超过在中土的体验。

  比如,在中土,一个七品以下的底层官员,在中土因为百姓不能随便奴役和欺压,卖儿鬻女的又越来越少,导致人力使用成本很高,也就很难体验到人上人的生活,且可以兼并的土地也越来越少,所以还不如出来。

  这样既有大量良田可以兼并,还能更加真切的体验到人上人的生活,毕竟这些地方的土人是可以被随便奴役的。

  何况,这些地方已经得到了初步开发,迁移来了许多汉人,所以在当地生活与在中土已经没什么区别。

  这些都是改造礼法带来的效果。

  因

  请收藏:https://m.bg8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