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七百一十七章 大儒的观点变了,东林书院也大变样_万历佑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何栋如点了点头,然后就一脸迷茫地问向了徐光启:“玄扈,你呢?”

  “我选理!”

  “既然改革了,我也就不必逼着自己以文章诗词为主了,你们知道的,我更感兴趣的是算学和百工之技。”

  徐光启笑着说了起来。

  何栋如听后不由得笑道:“听说这次改革后,就意味着每省将有两个解元,你们现在分开选,倒是有希望各得一个解元。”

  顾起元只是微微一笑。

  徐光启也只是微微一笑,未置可否。

  而等到了八月。

  万历二十五年的高考也真的如期举行。

  因考试制度已改之故,这次来参加乡试的人除了只读诸子文章的传统士子,还有各大新式学堂毕业的士子。

  由于考试内容已经更改,所以考试的评价方式也有所改变。

  无论文理,皆按分排名。

  “《师说》是韩愈的文章,要我默写?”

  “为什么要考我这个,我哪里知道《岳阳楼记》里范文正公是何思想?”

  “岂有此理,为何要考写对联?”

  而有许多只愿钻研程朱理学的儒生,或者偏离了王学思想正途的士子,因为已经故步自封到不愿意再看除四书五经外别的书,以至于第一堂国文考就考的很糟糕。

  尽管,朝廷已经提前公布考试大纲和模拟卷,但还是有人因为临阵抱佛脚来不及,而犯了难。

  许多只知道写时文的士子为此在考试直接选择了跳湖。

  尤其是一些老生员,自觉已经没多少个三年可以等,根本就不可能从头开始学习,又因为想到从此举人梦断,而也就走了极端。

  朱翊钧知道这一情况后,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便吩咐道:

  “下旨,以后高考改为每年一届,年年都可以参考,所以一两次考不上不必太灰心。”

  “是!”

  朱翊钧这道诏旨下达后,倒是让很多传统士子心里好受了许多。

  自杀的情况也就大减。

  毕竟只要每年都考,对于许多年龄大的士子而言,还是更大的机会能够中举的。

  不过,也有人在看见这圣旨后不禁再次嚎啕大哭:“皇恩固然浩荡,但为何不早颁布此恩旨,如此,我那老兄长也就不用投湖了啊,呜呜!”

  虽然朱翊钧下旨以后高考改为每年一届,但由于选择理科的人较少,再加上大明现在工业化,录取举人的名额中,反而在理科中录取更多,也就使得越来越多父母开始选择让自己孩子读理科,不少年轻士子也开始主动转型。

  一时间,大明的理科人才更是紧缺。

  本来各大工程就需要这些人才,现在大量孩童和士子要学习自然科学,也就使得这类人才更加稀少。

  “哎!”

  顾宪成之弟顾允成也在看见自己族人开始拜本乡户房算手为师后,而不禁喟然一叹,且为此特地走到了顾宪成的墓前,道:

  “兄长,您若在天有灵

  请收藏:https://m.bg8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