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07章 找外援 毛卫平_这个导演要谢罪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那场戏是他职业生涯的巅峰之作,以至于后来他特意问导演要来那场戏的所有样片,有空的时候就反复对比研究。

  而那场戏最初的灵感,就来自毛卫平的建议。

  陈一鸣听完王礼荥与齐郁的话之后,不假思索果断拍板,就这么办。

  第二天剧组幕后兵分两路,路平指挥置景组开始进驻胡杨林,在王礼荥的指挥下搭棚。

  其实也不算是全内景,因为给树林搭房子,会导致一个后果,就是棚内的自然薄雾与晨间露水,不像棚外的自然景致那样自然。

  所以路平所做的,与其说是搭棚子,不如说是挂蚊帐。

  就是经过测量与试验,选定场景四周距离合适的树木,迎着太阳光的方向围出一个三面有顶的深色帷幕。

  在日出前摸黑把蚊帐挂好,等到太阳升起来,直射的太阳光被帷幕遮挡,反射的自然光依旧可以照亮被蚊帐包裹的场景。

  树冠下吊起来的大灯替代太阳,在钩索上匀速移动,经过雾气过滤后,就可以模拟出八成的阳光直射效果,而且亮度上比太阳光更高。

  陈一鸣则与齐郁、崔放、林萧和火速赶来的毛卫平一起,围着两个小演员调整妆造。

  接到齐郁电话时,正在给新娘子上妆的毛卫平,简直以为自己幻听了。

  《大唐宫廷》剧组里,毛卫平只是众多外聘化妆助理中的一个。

  虽然最终效果源于他最早提出的建议,但是后续的详细方案与女主角的妆造,根本轮不到他一个二十出头的小助理上手。

  电视剧杀青之后,毛卫平并没有一步登天,而是从哪里来回哪里去,继续混迹于各家婚庆公司,给魔都的新娘子们化妆。

  因此,他早就想不起齐郁这个人了,一度认为是诈骗电话。

  等到搞清楚是大导演陈一鸣的邀请之后,毛卫平二话不说推掉所有的预约,搭当天的飞机直飞银川,第二天中午就风尘仆仆地赶到了皇城镇。

  陈一鸣本想让他先休整一下,毛卫平却是神采奕奕,坚持立刻就开工。

  吃午饭的时候,陈一鸣跟毛卫平深入地聊了一次。

  他的思维与圈子里化妆师打下手的观念刚好反过来,与艺术指导配合导演进行表达的思路也不太一致。

  倒有些化妆教导演做事的味道。

  他认为越是体现人物性格的特写镜头,越是要突出妆造的重要性,特别是开场的人物亮相。

  因此在他那里,演员拍摄前的准备工作,应该是先确定妆容,再搭配服饰,然后调整场景和打光。

  这一套演员之外的步骤完成之后,才是作为记录者的摄影技法,以及演员自身的表演。

  “这个世界上,没有千面的戏骨,只有合适的演员,关键是合适。

  合适的意思,就是一切表达都基于演员固有的硬件条件,简单讲就是演员的长相、五官、身材、仪态、气质。

  有些演员,天生就不适合出演某种角色,硬件不达标,妆造、灯光、摄影、演技等再如何出色,也只是在50分的基础上小修小补。

  这还是软件配置给力的前提下,如果幕后都是些流水线临时工,那最终效果将更加惨不忍睹。”

  毛卫平擎着一块红烧羊排,说的兴高采烈,倒是一点儿也没有面对大导演的拘束。

  听之前的自我介绍,他并不觉得“功劳”被无视有多委屈,因为他从来都不接受普通化妆师的“绿叶”思维,颇有些燕雀焉知鸿鹄之志的自傲。

  他在年纪轻轻的时候,就能跳出化妆的工种界限,把视野延伸到灯光、服装、摄影的临近部门考虑问题,别的不说,自信心是实打实的。

  陈一鸣掰了半个馒头,在羊排的汤汁里蘸了个饱,一边听一边嚼。

  等毛卫平说完一大段话后开始吃肉,陈一鸣才说道,“毛老师,我听齐老师转述过你的想法,你刚才说的合适,我深以为然。

  只不过我想象中的合适,肯定与你脑海里的合适有出入,毕竟合不合适,是一个主观上的概念。不同的人,必定有不同的想法。

  所以我希望咱们之间的业务探讨,可以限定在技术的层面上。

  在这个范围内,我给伱最大的授权,不管是化妆师本职的妆造,还是演员的服装,打光的配合,亦或是场景的改造,你都可以提出建议。”

  请收藏:https://m.bg8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