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61章 还行,没哭鼻子_这个导演要谢罪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撞终于开始有来有回。

  监视器前的陈一鸣旁观者清,郁南的调整说起来也很简单,不过是强化本色演出而已。

  导演选角的原则,本就是演员的特质贴合角色的需求,在此基础之上,演员才有发挥演技的余地。

  如果演员与角色一开始就南辕北辙,比如让一个老混混气质的演员在历史正剧里演皇帝,最终效果免不了是一场灾难。

  陈一鸣邀请宋嘉来客串,也是看中了她本人气质中的那股子狠劲儿,华国长相艳丽的大青衣里,唯有她和张子仪有这种特质。

  国际张瘦成了麻杆,跟唐代宫廷格格不入,加上她的咖位太高,人情债欠下来实在是不好还,因此宋嘉就成了陈一鸣的最佳选择。

  上午的对戏中,宋嘉的强势一定程度上就得益于其本人的特质,她自带的攻击性要求搭戏的演员吃住并有所反馈,否则整场戏的调子就会失衡。

  郁南一开始出于惯性,还在用过往塑造木兰的演法来跟宋嘉对戏,被压得并不冤枉。

  毕竟之前跟郁南搭戏的都是些糙汉子,她的执拗底色既符合军中环境,在众多男角色中间也有足够的分辨度,这种处理很合适。

  但是面对宋嘉这个艳丽的男装皇后,继续用之前的戏路应对,气势就不够了。

  应激之下,郁南几乎是本能地选择了本色演出,用自己最擅长的演法放大自身气质。

  最终的结果算是歪打正着,钢铁直男克制一切花里胡哨,直率的木兰在百变的女皇面前稳稳立住。

  两个演技卓绝的演员,最终凭借本色演出达成平衡,充分说明了一个道理。

  演技是外在,气质是内在,胜负在选角那一刻就已经决定了。

  陈一鸣不由得给自己点了一个赞,什么叫慧眼识珠啊。

  送走了过把瘾就杀青的宋嘉,剧组也结束了在大明宫的拍摄,开赴长安坊市。

  这是一条1.5公里长的石板路街巷,两侧鳞次栉比地排布着高矮不等的各色古建筑,临街的是店铺,后排则是院落。

  按照唐代长安城的特点,坊市外围是一圈两米高的外墙,围出一片正方形的古建筑群。

  此时只有居中贯穿坊市的主街巷建造完工,两侧的店铺也都是样子货,内饰齐备的只有剧组实地取景的酒楼“乐游原”。

  这是《木兰》最后一场大群戏,下午的逛街戏需要动用三百余名群演,夜里的酒楼戏则是150多人,两段戏都不轻松。

  不过拍摄难度跟之前的战场群戏还是不能比的,排了一两天再拍上一整天,陈一鸣获取了足够的素材,白天和夜晚的走路戏顺利完工。

  隔天下午,剧组再次来到“乐游原”,拍摄酒楼的内景戏。

  今天这场戏的主角是灯爷王礼荥,第一配角是扛着斯坦尼康的崔放,第二配角是掌控二、三号机位的齐郁,现场导演则是艺

  请收藏:https://m.bg8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