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06章 暖灯燃起_你好啊!2010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06章暖灯燃起

  10年左右,安城小镇上的村子里,每个村的村长都要有些学识的,不用太高,但是高中文化是要有的,再过几年,甚至都不只是高中文化了,都得上过大学的了。

  到了16年的时候,国家下达通知。

  村长也不能称作村长,而是称呼为村主任。

  毕竟到了后面国家施行乡村振兴的时候,村主任是得带着村民脱贫致富的。

  因此姜鹿溪他们村的村长赵国富是上过学读过书的。

  他的名字,也跟他们那个年代的社会背景有关。

  为了予以未来予以祖国最美好的期待和期盼。

  他们那些入了学堂,上了些学的孩子,名字大多都不是家人起的,家人都是文盲不识字,学名也就是大名便都让学校的老师帮忙起,而那个年代学校的老师,给起的名字都是这般,如国富,国强,振国,振业之类。

  属于同一时代背景下的段为国,当年被老师起的名字也是这般。

  每个时代的名字,都有每个时代被赋予的特殊含义。

  比如程行的大伯,也就是爷爷的第一个儿子。

  身为家里的长子,当时爷爷给大伯起的小名,就叫革命。

  大伯的学名,也是程平帮忙起的,名叫程志国。

  那个时代的人,都想着长大成人能报效祖国。

  也都觉得,未来的中国,一定会更好。

  这些年,赵国富对于姜鹿溪他们一家确实也颇为照顾,因为上过书,念过字,赵国富确实也很喜欢村里那些成绩好的孩子,而在其中,姜鹿溪无疑是成绩最好的,也是每每跟其它村的村长提起时,能一脸骄傲的将姜鹿溪的成绩与人炫耀出去的。

  在程行那篇《灯火》出来的时候,赵国富很喜欢这篇文章,买了当期的那份报纸后,在家里接连看了好几遍,他很喜欢文章里的程平。

  因为在当年,赵国富的愿望,也是想去当一名教书先生。

  只是,他到底不是程平,在那个艰苦的岁月中,没有将这份职业坚持下去。

  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能像程平那样,没有条件也要创造条件,没有老师,也要一个人身兼数职,也要让村里的孩子去有书读。

  所以他很敬佩文章中的程平。

  喜欢一本书,自然就能认识这本书的作者。

  当知道这本书的作者还在上高中,才十六七岁的时候。

  当时的赵国富别说多吃惊了。

  对于他们村的姜鹿溪,赵国富都已经觉得没有人比她更天才了。

  后来,《安城》大火后,赵国富就去买了一本。

  对于前半部大量描写安城乡土风情的内容,赵国富特别喜欢。

  因为程行笔下童年里的记忆,却是赵国富正值壮年的青春。

  虽是两个时代,但都踩着一片大地。

  只是一个是幼时孩童的记忆。

  一个是壮年踌躇满志的风景。

  这也是为什么,一些上了年纪的人,

  请收藏:https://m.bg8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