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265章 超高奖金_化工帝国1980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快。

  这次获奖的人中,大部分都是BJ这边的研究院所,而来到招待所这里的,则全部都是和许强一样的外省人。

  这些人分别来自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中山研究院和沈阳工业学院应用技术研究所,全部都是研究所的负责人和核心骨干。

  满桌子都是一群中老年专家,以至于许强和刘思颖坐在其中格外的显眼,很多人都惊讶于许强能如此年轻就获得了这样一个含金量极高的科技奖项。

  许强不知道的是,但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的项目负责人,年龄都很高,从五十年代奖项设立以来,总共有645人获奖,平均获奖年龄,是五十八周岁,而再次之前,最年轻的获奖者是33岁,许强这次获奖,显然是打破了这个记录!

  估计到今后很长的一段时间,也很难有人能够破许强这个获奖的年龄记录。

  不过由于专业的不同,所以吃饭的时候,基本上没人谈及技术方面的事情,讨论最多的,反而是各个院所工资待遇,以及这次奖金的事情。

  通过和这些人的交谈,许强大致了解了当前各个研究所工程师们的工资情况。

  让许强吃惊的是,在如今这个年代,即便是这些直属军工技术研究所的所长,每个月的基本工资也不超过150元,加上各种补贴,也就是两百元左右,而且这些院所的负责人,很多都是承担过国家重点项目的顶尖精英。

  至于其他高级工程师,也就一百多元,甚至几十块钱,和厂里的老工人收入水平差不多。

  然而,许强通过和这些人谈话,得知了一个令他感到惊讶的消息,那就是这次的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奖金居然高达一万元人民币!

  新中国奖励科技创新,可以追溯到1955年,其时,国务院发布《中国科学院科学奖金的暂行条例》,条例规定,一等奖奖金为1万元人民币。

  这几乎相当于一个科研工作者年收入的二十多倍,对普通人来说,绝对算是一笔巨款。

  不过说来倒也正常,毕竟只可是国家科技的最高奖项,奖励标准肯定也是最高的,如果不这样,想必根本无法调动国内科研工作者的积极性。

  其实不说奖金,光是能拿到这个奖项,就是很多科研工作者一生的至高荣誉和追求,而且拿了这个奖项后,除了升职和提高工资外,在社会上,也是相当受尊重的,能够带来很多隐形的好处。

  而对于许强来说,拿到这个荣誉后,无论是在体制内的工作,还是体制外的生意,都会有非常大的帮助……

  请收藏:https://m.bg8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