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二十章:少梁弩(二)_大国将相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出身,是故从士卒出发提了一些建议。”

  “原来如此。”

  郑匠头恍然大悟,接受了这个解释,毕竟兵器什么的,最终还是要由士卒来使用,士卒自然最有经验。

  恍然之余,他也对李郃虚心坦诚的做法报以极大的好感。

  毕竟作为工匠,他们最烦那些不懂装懂却处处要对他们指手画脚的家伙。

  大概是因为李郃提出了‘前望’的改良建议,这让郑匠头产生了几分兴趣,毕竟这个改良确实很巧妙,他少府的制弩也可以做类似的改造。

  于是李郃便将众人又请回了屋内,随即说出了他的想法:“弩相较弓有不少弊端,射程尚在其次,增大弩臂、加粗弩弦,射程未必就比弓差,比如床弩。然弩上弦不易,费力而费时,却是最致命的弊端,若两军对阵,弩兵往往只来得及射出一到两箭就会遭敌军逼近……韩弩既有弩机辅助上弦,可曾考虑过这方面的改进?”

  此时郑匠头已知这位李大夫乃是士卒出身,已不奇怪对方一言指出了弩具的弊端,点点头说道:“李大夫所言极是,弩具上弦不易、费力费时,确实是巨大弊端。……在下也不瞒李大夫,我少府工匠这些年在弩机方面的改良,便是针对这一点。”

  他从桌上取过他方才亲自打造的那把弩,那把已装上了弩机的弩。

  据郑匠头解释,最早的弩机其实就是一整块木头,以便士卒托起瞄准,当时弩兵上弦完全依靠自己右手的两根手指,麻烦、费力不说,还容易伤到手指。

  因此后来韩国就做了改良,在弩机前段系上一个麻绳套,上弦的时候将弩倒放在地,用脚踩住前段麻绳套,俯下身用双手同时拉动筋弦实现上弦。

  这个方法一度被天下各国所采用,如今秦国还在采取这种上弦方式,只不过就弩机做了一些改良,用一个类似三角形的铁圈代替了麻绳套。

  而韩国则在这个方法的基础上又做了进一步的改良,将弩机内部改造为一块活动的木头,只要拉动两侧的活木,便可以带动筋弦完成上弦。

  说话间,郑匠头也演示了一番,由于新造的弩机前段并无可以脚踩踏固定的铁圈,他便将弩垂直竖立,用双脚夹住,然后双手拉动弩机左右两侧的活木。

  只见在那块活木在移动之际,弩弦亦在逐渐被拉紧,不多时就听到咔嚓一声,那弩弦已上弦。

  不得不说,对比天下各国仍在用双手直接拉动筋弦的方式来上弦,韩国这可以用这块活木来实现上弦的弩机,已经非常优秀,较前者更为省力、安全。

  但这依旧无法彻底扭转弩上弦缓慢的弊端。

  比如在遇到高机动兵种的时候,弩的阻击能力就非常脆弱的——比如面对战车、骑兵,对方最多只会让弩兵有一次射击的机会,然后就是单方面的屠杀。

  那么

  请收藏:https://m.bg8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