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七百零九章 江南士子,应诏去大西南大西北_万历佑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万历佑明正文卷第七百零九章江南士子,应诏去大西南大西北“真的?”

  侯氏这时高兴地忙站起身来,还立即接过了沈懋孝手里的钱,问道:“这么说,麟儿可以继续进学了?”

  沈懋孝“嗯”了一声。

  “没想到,你这书呆子有一天也能找到这么好的活。”

  “只是这抄书能抄多久?”

  侯氏说着就问起沈懋孝来。

  沈懋孝说道:“你放心吧,要抄好些年!他们说,抄完这些书,最少都得十年。”

  侯氏听后倍感惊愕,道:“要这么久啊!”

  侯氏接着又眉开眼笑道:“不过,真要这么久也是好事!这就是说,你这活能干十年,十年之后,麟儿早就从矿业学堂毕业,能去矿场当技术员了。”

  沈懋孝只微微一笑,没有多言。

  “我就说,朝廷不会不管我们死活的!”

  “蒸汽机纺纱出现后,我就只能闲着。”

  “因为继续纺纱就只能亏,还倒贴钱出去,这样的话,根本没法过,而伱又不愿去下苦力,觉得白读了那么多年书,还怨着朝廷不该这么推广奇技淫巧,而使天下寒士无果腹之食。”

  “结果,转眼朝廷就给了你这样的大活,还明显就是给你这样的人专门准备的。”

  “你现在,总该不怨朝廷了吧?”

  侯氏说后就问起沈懋孝来。

  沈懋孝笑道:“不怨了!”

  “如今看来,只能说明,天子雄才大略,是我自己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蒸汽纺纱虽然让你不能再靠纺纱挣钱养家,但能让天下财富剧增,朝廷进而也有更强的财力来兴文教,使我这样久不登第的寒士,也能有个自己适合且收入不错的活计。”

  朱翊钧招募大量文人抄书校书,的确解决了许多如沈懋孝这样的文人家庭的收入问题。

  像沈懋孝这样的例子也不只一起。

  而也因此,江南地区对朝廷各项改革的怨气大减。

  “汤显祖因作品《还魂记》获皇明文学奖,赏银元三万两!”

  “程大位因作品《算学统宗》获皇明算学奖,赏银元三万两!”

  “王圻因作品……”

  与此同时。

  因为进献图书使朱翊钧知道了许多来自于民间的大作后,朱翊钧也如圣旨承诺的那样,对一些所著成果颇为卓越的作者予以了厚赏。

  奉旨来南都领赏的汤显祖、程大位、王圻等人,很快就领到了锃亮的大量银元,与写着奖掖原由的圣旨和奖章,还拿到了御赐的冠带。

  而这一幕,也让许多文人士大夫看得更加眼热。

  许多有追求的文人士大夫,开始放弃在烟花柳巷抛洒精血,转而开始在书斋枯坐,认真写起书或画起画来。

  毕竟受皇帝赏赐可不仅仅是得笔丰厚的赏银那么简单,里面的政治收获已足以让人眼馋。

  同军功章能让一个武人更愿意卖命一样。

  朱翊钧在文化知识成就上给

  请收藏:https://m.bg8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